-
-
摘要: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摄入乳制品和牛奶与较低的结直肠癌相关,但研究人员尚未得知相关的机制。最终,学界还需要展开更多的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量摄入牛奶和其它乳制品的人群罹患结肠癌(colon cancer)的风险比不吃乳制品的人要低。但是,很多人会因 “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t)” 而规避或摄入最少量的乳制品。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即因体内缺少乳糖酶(lactase)而不易消化乳糖(乳制品中的一种糖)。
乳糖不耐受症不仅往往因年龄增长而发病,患有这种病症的人群也因不同的民族(ethnic groups)而有极大差异。在世界范围内,被乳糖不耐困扰的人数达数百万。那么,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该如何应对可能影响他们患结肠癌的风险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丹娜—法伯胃肠道肿瘤学(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临床主任Jeffrey Meyerhardt博士(Jeffrey Meyerhardt, MD, MPH)说道。
“诚然,有很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摄入乳制品和牛奶与较低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患病风险有关,但我们还不能确定这背后的作用机制。” Meyerhardt博士解释道, “这或许涉及到钙(calcium)、维生素D(vitamin D)和微生物组(microbiome)的组成部分等等。”
针对这一问题,大部分研究切入的角度为观察性的,也就是说这些研究不仅很难证明因果关系,还很难辨别出乳制品中或可降低结肠癌风险的特异性因素。
2019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检阅了29个科研项目,共涉及2.2万个病例报告,最终得出结论:与少量摄入乳制品的人群相比,大量摄入全部乳制品的人群在结直肠癌患病风险方面呈现持续和明显下降。在2018年的一项报告中,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总结道:“总体而言,个人摄入越多的乳制品,其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低。”
另外一项在匈牙利和芬兰人群中展开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一种携带引发乳糖酶缺失的基因变化会导致个人罹患结直肠癌有加剧风险。该研究的作者们表示,乳糖酶阻碍了结肠癌的发病,这是因为前者生成了肠道半乳糖(intestinal galactose),即一种与凝集素(lectin)结合的糖,有助于防止肠粘膜(intestinal mucosa)的过度生长。尽管这项说能解释了缺少乳糖酶或导致较高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但作者们也指出学界还需更多研究,且在意大利人、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中展开的相似研究并没有找到缺少乳糖酶和结直肠癌患病间的关联。
在摄入较高乳制品的膳食中,维生素D、钙和营养素或许在防癌抑或是有助于转移性疾病患者延长生命方面起到作用,但总体情况较为复杂,学界需要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了解诶乳糖酶不耐受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