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头戴式耳机会引发癌症吗?

无线蓝牙头戴式耳机是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电子装置。目前,有关这种耳机会否引发癌症的争论亦是沸沸扬扬。然而时至今日,学界尚未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无线头戴式耳机具有危险性。

当人们在使用无线头戴式耳机时,它会释放出射频辐射(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基于这一点,有些科学家提出了无线头戴式耳机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癌的风险。2015年,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向联合国(U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表达了他们对耳机用户被曝露于非离子化电磁场(non-ioniz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的担忧。2019年早些时候,这份请愿书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它还指出:电磁场(EMF)也具有导致人在神经障碍(neurological disorders)、DNA损害(DNA damage)、细胞损害(cellular distress)以及生殖系统变化方面(changes to the reproductive system)患病风险上升的潜能。

电磁场(EMFs)是肉眼无法辨识的一种能量,电是其生成的来源,人们也往往用 “辐射(radiation)” 一词来代指电磁场。电磁场分为两种形态:离子化(ionizing)和非离子化(non-ionizing)。离子化电磁场(ionizing EMF)的定义是 “中频到高频的辐射,在某些情况下,长时间的曝露可以导致细胞和(或)DNA损害(cellular and/or DNA damage)” 。离子化电磁场的某些形态包括: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 (UV))和X光(X-rays)。持续暴露在这种离子化电磁场环境下会引发对人体的伤害,例如:长时间曝露在日光下会让人体接触到有害的紫外线,而这可能会引发皮肤癌(skin cancer)。

然而,非离子化的电磁场则为低频到中频的辐射,一般被认为是无害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诸多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以及蓝牙设备都会释放出少量射频辐射。尽管非离子化电磁场的频率较低,但是基于电子设备和输电线总是处于 “开启(on)” 的状态以及它们往往被置于用户身边这两点,也引起人们对非离子化电磁场的担忧。

与离子化辐射不同的是,低频率的非离子化电磁场不会直接损害DNA或细胞。然而,低频率非离子化电磁场也有间接引起癌症的可能性,例如:它或可降低人体中的褪黑激素含量(melatonin),而这与某些肿瘤的生长有关。

综上,无线耳机的危险性并非全部清晰明了。尽管极低频率的电磁场有可能对人类致癌,但研究人员尚未观察到这两者之间的直接关联。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David Kozono博士(David Kozono, MD, PhD)指出:与手机的功率密度曝光(power density exposures)相比,蓝牙头戴式耳机的同等数值要低10倍到400倍。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是每个电磁场产生的输出功率与其单位体积的比例(rate of power/unit area)。

“所以,我的推断是:很难观察到使用蓝牙头戴式耳机与癌症之间的联系。” Kozono博士说道: “因数据的匮乏,故我们无法对使用蓝牙头戴式耳机会否导致人们患癌风险上升的确定性作出总结。”

转载须知

阁下若有媒体联络需求,敬请致电617-632-4090,请阁下指明与媒体团队洽谈;或请发邮件至media@dfci.harvard.edu。阁下如欲转载本文,请发邮件至kun_ma@dfci.harvard.edu,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感谢合作。